按照國際慣例,應急避難場所包括公園、文化體育廣場、學校、操場、綠地等室外開放空間和人防設施。然而,現在不少城市的避難場所都存在指示標志缺失的問題。一些廣場的入口處沒有任何與應急避難場所有關的指示標志,廣場內也是同樣的情況。在一些公園,同樣沒有見到應急避難場所的指示標志,公園入口處的“游園須知”公告牌上也沒有提及相關內容。
應急避難場所是發生地震等自然災害時為大家提供的緊急避難場所。應急避難場所和公共設施的各類避難標志必須健全、規范、醒目,做到家喻戶曉,這樣才能保證災害突發時人群能夠避難及時,避免混亂。
應急避難場所標志的建立是一項嶄新的工作,希望有關部門能高度重視,讓更多市民較好地掌握相關常識,緊急情況下能快速到達避難場所,正確、有序地使用相關設施。
應急避難場所是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一項災民安置措施,是現代化大城市用于民眾躲避火災、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發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難場所。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應急避難場所的功能。
基本設施10項,包括救災帳篷、簡易活動房屋、醫療救護和衛生防疫設施、應急供水設施、應急供電設施、應急排污設施、應急廁所、應急垃圾儲運設施、應急通道、應急標志。
一般設施3項,包括應急消防設施、應急物資儲備設施、應急指揮管理。
綜合設施5項,包括應急停車場、應急停機坪、應急洗浴設施、應急通風設施、應急功能介紹設施。
以上是應急避難場所功能介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應急避難場所一般分布在城郊區,市民可疏散到附近的緊急避難場所避險。
礦用避難硐室是一種用來具有封閉效果的安全門,能夠有效隔離人為引起或者自然引起的各種災害破壞,能夠低限度的保護人身和財產安全。礦用避難硐室(避險硐室)防護密閉門抗沖擊壓力不低于0.3兆帕,應有足夠的氣密性,密封可靠、開閉靈活。避難硐室門墻周邊掏槽,深度不小于0.2米,墻體用強度不低于C30的混凝土澆筑,并與巖(煤)體接實,保證足夠的氣密性,避難硐室密閉門。好的礦用避難硐室能有效抵擋人為或自然引起各種災害,為人生安全提供有效保護。
避難硐室門技術參數
1、大承受壓力1Mpa;
2、抗沖擊波超壓能力2500Kpa;
3、觀察窗410×220 mm;
4、門體厚度2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