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孔炮孔布置方式有平行布孔、扇形布孔及束狀孔。平行布孔是在同一排面內,深孔互相平行,深孔間距在孔的全長上均相等,如圖8-22(a)所示。扇形布孔是在同一排面內,深孔排列成放射狀,深孔間距自孔口到孔底逐漸增大,如圖8-22(b)所示。束狀孔是以某點為圓心向外發散,應用較少。

圖8-22 深孔布置
(a)平行布孔;(h)扇形布孔
根據炮孔的方向不同,又可分為上向孔(見圖8-23)、下向孔(見圖8-24)和水平孔(見圖8-25)、傾斜孔(見圖8-26)四種。

圖8-23 上向深孔崩礦
(a)上向平行深孔;(b)上向扇形深孔
1-鑿巖巷道;2-深孔

圖8-24 下向深孔崩礦
(a)下向平行深孔;(b)下向扇形深孔
1-鑿巖巷道;2-深孔;L-炮孔深度;H-礦體厚度

圖8-25 水平深孔崩礦
(a)水平扇形深孔;(b)水平平行深孔
1-鑿巖巷道;2-深孔
扇形排列與平行排列相比較,其優點是:
(1)每鑿完一排炮孔才移動一次鑿巖設備,輔助時間相對較少,可提高鑿巖效率;
(2)對不規則礦體布置深孔十分靈活;
(3)所需鑿巖巷道少,準備時間短;
(4)裝藥和爆破作業集中,節省時間,在巷道中作業條件好,也較安全。
其缺點是:

圖8-26 傾斜扇形深孔布置
1-深孔;2-鑿巖天井;3-電耙道
(1)炸藥在礦體內分布不均勻,孔口密,孔底稀,爆落的礦石塊度不均勻;
(2)每米炮孔崩礦量少。
平行排列的優缺點與扇形排列相反。從比較中可以看出,扇形排列的優點突出,特別是鑿巖的井巷工作量少、鑿巖輔助時間少,因而廣泛應用于實際生產中。平行排列只是在開采堅硬規則的厚大礦體時才采用,一般很少使用。
根據我國地下冶金礦山的實際情況,下面僅就扇形深孔中的水平扇形、垂直扇形和傾斜扇形排列分別進行介紹。
1 水平扇形深孔
水平扇形深孔排列多為近似水平,一般應向上呈3°-5°傾角,以利于排除鑿巖產生的巖漿或孔內積水。水平扇形孔的排列方式較多,其形式如表8-10所示。
表8-10 水平扇形深孔布置方式比較

具體的選擇應用需結合礦體的賦存條件、采礦方法、采場結構、礦巖的穩固性和鑿巖設備等具體情況來確定。水平扇形炮孔的作業地點可設在鑿巖天井或鑿巖硐室中,前者掘進工作量少,但作業條件相對較差,每次爆破后維護工作量大;后者則相反。接桿鑿巖所需空間小,多采用鑿巖天井;而潛孔鑿巖所需的空間大,常用鑿巖硐室。用鑿巖硐室鑿巖時,上下硐室要盡量錯開布置,避免硐室之間由于垂直距離小而影響硐室穩定性,引發意外事故。
2 垂直扇形排列
垂直扇形排列的排面為垂直或近似垂直。按深孔的方向不同,又可分為上向扇形和下向扇形。垂直上向扇形與垂直下向扇形相比較,其優點是:
(1)適用于各種機械進行鑿巖,而垂直下向扇形只能用潛孔鉆機或地質鉆機鑿巖;
(2)巖漿容易從孔口排出;
(3)鑿巖效率高。
其缺點是:
(1)鉆具磨損大;
(2)排巖漿的過程中,水和巖漿易灌入電機(對潛孔而言),工人作業環境差;
(3)當炮孔鉆鑿到一定深度時,隨孔深的增加,鉆具的重量也隨之加大,鑿巖效率有所下降。
垂直下向扇形炮孔排列的優缺點與垂直上向扇形炮孔正好相反。由于垂直下向扇形深孔鉆鑿時存在排巖漿比較困難等問題,它僅用于局部礦體和礦柱的回采。生產上廣泛應用的是垂直上向扇形深孔,其作業地點是在鑿巖巷道中。當礦體較小時,一般將鑿巖巷道掘在礦體與下盤圍巖交界處;當礦體厚度較大時,一般將鑿巖巷道布置于礦體中間。
3 傾斜扇形排列
傾斜扇形深孔排列多用于無底柱崩落采礦法的崩礦爆破中,如圖8-27(a)所示。用傾斜扇形深孔崩礦的目的是為了放礦時橢球體發育良好,避免覆蓋巖石過早混入,從而減少了貧化和損失。
有的礦山礦體傾角為40°-45°,這種傾角礦體崩下的礦石容易發生滾動,不宜使用機械運搬,否則作業不安全。此時可使用傾斜的扇形深孔進行爆破,利用炸藥爆炸的一部分能量將礦石直接拋入受礦漏斗,如圖8-27(b)所示,實現爆力運搬。
一些礦山采用側向傾斜扇形深孔進行崩礦,見圖8-27(c),可增大自由面,是垂直扇形深孔爆破自由面的1.5 -2.5倍,爆破效果好,大塊率可減少到3% -7%,特別是對于邊界復雜的礦體,可降低礦石的損失和貧化,被認為是扇形深孔排列中比較理想的排列方式。

圖8-27 扇形深孔爆破
(a)無底柱分段崩落法傾斜扇形深孔;(b)爆力運搬扇形深孔;(c)側向傾斜扇形深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