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厚和厚礦體的崩礦中,常使用多排孔微差擠壓爆破。此時除正確選用爆破參數和工藝外,還必須注意以下幾點,以期得到良好的爆破效果。
(1)每次爆破的第一排孔的最小抵抗線要比正常排距大些,對于較堅固的礦石要增大20%左右,對于不堅固的礦石要增大40%左右,以避開前次爆破后裂的影響。由于第一排孔最小抵抗線增大,其所用裝藥量也要相應增大( 25% - 30%),可用增大孔徑或孔數、提高裝藥密度或采用高威力炸藥的方法來達到此目的。
(2)在一定范圍內,增大一次爆破層厚度可改善爆破效果。但是爆破層太厚,隨著爆破排數的增加,破碎的礦石塊會越來越被擠實,最后起爆的幾排炮孔完全沒有補償空間可供破碎膨脹,結果將使最后幾排深孔受到破壞。礦石過度擠壓,可能造成放礦困難,甚至放不出來。一次爆破層厚度可根據礦床賦存條件、礦石性質、爆破參數、擠壓條件等因素來確定,一般中厚礦體的擠壓爆破可用10 - 20m爆破層厚度,厚礦體的擠壓爆破可用15 - 30m。我國幾個礦山的地下擠壓爆破參數列于表8-16中。
表8-16 地下擠壓爆破參數

(3)多排孔微差擠壓爆破的炸藥單位消耗量比普通的微差爆破高一些,一般為0.4-0.5kg/t。裝藥不可過量,否則將造成過度擠壓。扇形炮孔的裝藥不可過長,否則不利于爆炸能的利用,故孔口裝藥端的相互間距不應小于最小抵抗線的0.8倍,而孔口不裝藥的長度應不小于最小抵抗線的1.2倍。
(4)多排孔微差擠壓爆破排間間隔時間應比普通微差爆破長30% - 60%,以便使前排孔爆破的巖石產生位移,形成良好的空隙槽,為后排創造補償空間,發揮擠壓作用。一般崩落礦石產生位移移動時間為15 - 20ms,擠壓爆破的排間間隔時間必須大于此值。通常,對堅硬的脆性礦石可取短的微差間隔時間,對松軟的塑性礦石則可取長些的間隔時間。
(5)爆破后松散礦石壓實后,密度較高。為使下一次爆破得到足夠的補償空間和提高炸藥爆炸的能量利用率,必須在下一次爆破前進行松動放礦,放礦量為前次崩落礦量的20% - 30%。
(6)補償系數。補償空間的容積1,B與崩落礦石原體積v之比,稱為補償系數K
B。

(8-15)
擠壓爆破的補償系數一般為10%-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