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的血液總量約為5000~6000 mL,如果受創傷人員的急性出血量超過800~1000 mL時,就會有生命危險。爭取時間對井下受創傷人員進行及時有效地止血救護,對挽救傷員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人體的血管有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3種。出血是由血管的損傷破裂而造成的,但人體的損傷血管不同,其出血特征也不同。血管種類及其出血特征詳見表10.9。
表10.9 血管種類及其出血特征表

創傷止血方法有壓迫止血法、加壓包扎止血法、止血帶止血法和加墊屈肢止血法4種。現場急救時,先用壓迫止血法止住血后,再改用其他的止血方法。
①壓迫止血法
一般適用于頭、頸、四肢動脈大出血時的臨時止血。現場發現創傷人員大出血時,只要果斷地用手指或手掌用力壓緊傷口附近靠近心臟一端的動脈跳動處,并把血管緊壓在骨頭上,就能很快地起到臨時止血的效果。
人體血管最易能被壓住而止血的地點為指壓點,人體全身的指壓點有顳動脈指壓點、枕動脈指壓點、下頜動脈指壓點、鎖骨下動脈指壓點、肱動脈指壓點、橈動脈指壓點、尺動脈指壓點、股動脈指壓點8處。
常用的急救止血指壓點如下:
a.頜面部及口腔側出血時,在下頜角前約2 cm處凹內壓迫額動脈止血,如圖10. 24(a)所示。
b.頭部前半部出血時,在下頜角耳關節點壓迫顳動脈止血,如圖10.24(b)所示。
c.頭后部出血時,可在耳后乳突與枕部之間壓迫枕動脈止血,如圖10. 24(c)所示。
d.頸部出血時,可在頸部胸鎖乳突肌內側,壓迫鎖股下動脈止血,如圖10. 24(d)所示。
e.下肢出血時,可壓迫股動脈止血,如圖10. 24(e)所示。
f.上肢出血時,可根據出血的部位分別壓迫鎖骨下動脈指壓點、肱動脈指壓點、橈動脈指壓點、尺動脈指壓點止血,如圖10. 24(f)所示。

圖10. 24 指壓點止血控制范圍
②加壓包扎止血法
適用于小血管及毛細血管創傷的急救止血。
現場操作方法:在創傷局部先用消毒紗布塊、棉墊或干凈毛巾覆蓋在傷口上,再用繃帶、布帶或三角巾加壓纏緊。并注意將肢體抬高,如果上肢有骨折時,先用夾板固定后,再加壓包扎止血。
③止血帶止血法
適用于四肢大血管出血,尤其是動脈出血的止血。其止血方法是利用橡皮管止血帶或用大三角巾、繃帶、手帕、腰帶等代替止血帶,把血管壓住達到止血目的。
止血帶的使用方法如圖10. 25所示。

圖10. 25 止血帶止血法
④加墊屈肢止血法
多適用于小臂和小腿創傷時的止血,其方法是利用肘關節或膝關節的彎曲功能壓迫血管以達到止血目的。
具體操作方法:先在肘窩或膝窩內放入棉墊或布墊,關節彎曲到最大限度,再用繃帶把前臂與上臂固定。如果傷肢有骨折時,必須先加夾板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