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就是在煤礦上班,我在技術部當一名技術員,需要動工程的地方都需要我去現場核查然后出設計,交給生產部進行施工,施工過程中要經常下去監督施工質量和進度。
壓力很大,生怕負責的技術出現差錯,生怕負責的區域出現事故。
記得有一次,我所負責的一條巷道某段頂板不太好,已經挺長時間了,頂板明顯出現下沉分層,但是一直有液壓支柱頂著,看著沒啥事,但是頂板肯定是分離下沉了,而我也出過很多巷道整修設計,并且在每月的計劃會上多次提出(至少有三個月),一直都沒有受到重視,原因是整修隊伍安排不過來。
礦上向來都是更注重生產而輕視技術,只有在生產遇到瓶頸困難的時候才會想起技術來!生產部的地位一般都要比技術部高一些,大部分礦井都有這樣的習慣,因為對區隊來說,給他們開工資發放任務的是生產部而不是技術部。
結果,那段巷道出事了,那段巷道其中長12米,寬5米,厚度1到5米范圍的頂板全部垮落!兩百方左右的石頭全部垮落下來。幸虧期間生產停止,放假或進行其他地方檢修,如果真埋到人了,無論我有多少設計在身,提醒過多少次,都是逃不了干系的,估計坐牢是跑不了的,現在想想都后怕,如果那時真出事了。
讓我不愿意再回到煤礦的原因還有一個,就是后期煤礦掙得錢越來越少了,我們礦的工人還能好點,我們礦的政策就是先保住工人的工資,削減井上單位和職能科室人員的收入。我當時的收入在一年的時間里幾乎被攔腰斬。應了一句話:拿著賣白菜的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網友2:這輩子是不可能了
嶺南煤礦隸屬山西省境內,以優質煤碳聞名于山西,隨著煤碳經濟的好轉,該礦也借著這東風大干特干起來,其中提效增量成為了該礦首要的任務,該礦將從各大環節中找出耗時的關鍵,重塑高效煤礦,在采掘完煤的運輸中常常要經過大巷,采礦時,為采礦提升、運輸、通風、排水、動力供應等而掘進的通道,每條大巷都是聯通的,所以為了防風及風量的充足供應,所以每條大巷又不允許貫通,這就需要門來進行巷道的隔斷了,一條幾千米的大巷常常安裝了幾十上百套風門,這就造成了運輸困難,開門成了一大難題,兩道風門又為互鎖,你下車開啟一道風門過車后再下車關閉才能打開另一道門,周而復手動雙向無壓風門電控聯鎖裝置安裝及使用效果始,耽誤了大量的時間,造成了時間的浪費,這也不符合提效的原則,為此該礦已公開為手動雙向無壓風門采購電控聯鎖裝置已使現一路暢通,卻又不會影響風量流失。
手動雙向無壓風門電控聯鎖裝置采購廠家為山東福通,這是專業做通防設備起家的公司,已有了十幾年的生產歷史,并以質量可靠,技術高端在業內嶄露頭角,這次裝置的采購是該公司派專業技術人員到礦上進行原始風門測量及溝通才進行的技術改進,從閉鎖的生產到安裝及后續使用調試該公司都有跟進,由于后續還有幾十套的需求,為了給煤礦節省開支,安裝過程也詳細的教給了我們的技術人員。
手動雙向無壓風門控制裝置的安裝方法:
控制裝置主要由主機,感應裝置,聲光報警器,電控箱等組成。主機安裝在兩風門中間位置,分別向兩方走線。紅外線傳感器分別安裝在兩風門的內外兩側,高度不超1.2米,安裝雙扇風門時,內外離風門距離3米左右為ZUI佳;安裝在單扇風門時,外側在3.5米,內側在2.5米為ZUI佳。紅外線傳感器有指示燈的是紅外線接收器,不帶指示燈的是紅外線發送器,安裝時候要對準,通電的情況下,對準了指示燈不亮,對不準,燈亮。風門開閉狀態傳感器裝在門梁上,磁鐵裝在門上,關門的狀態,傳感器要和磁鐵對準,感應面間隙不大于25mm語音聲光報警器裝在門的外側上方應急按鈕安裝在門的外側右邊高度1.5米左右。
手動雙向無壓風門在嶺南礦投入使用已有半年時間,尚未出現故障。由于該手動無壓風門所配套的控制裝置感應靈敏,開啟力度大,抗干擾效果好,時間及時可調在煤礦中投入使用得到了極大的好評,在使用中ZUI大的效果節省了人力,提到了經濟效益,雙向閉鎖給工作人員提供了更好的安全保護,為巷道的自動化普及打下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