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況
(1)投產日期:1986年9月12日;開采層位:PI;生產參數:沖程2.6m,沖次4次/分;累計產油:17706t;累計產水:8122m3;堵水前日產液24. 3t,日產油0.0t,含水100%,液面在井口。
(2)歷次施工簡史。
歷次施工情況見表2-31。
表2-31 歷次作業記錄表
從表上可以看出,從投產到這次作業為止,共作業13次,其中下泵1次,處理1次,檢泵5次,換泵1次,堵水5次。2002年10月至2003年5月共堵水3次,最后一次終于堵水成功。
(3)施工目的:重復堵水。
2.事故原因分析
該井從2003年3月16日至5月11日,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共施工三次,其中二次機械堵水,一次檢泵。前兩次施工情況如下。
1)第一次施工
(1) 2003年3月16日至3月21日,施工目的為機械堵水,在進行完打撈丟手管柱,刮蠟沖砂,驗串施工工序后,開始下丟手管柱。
(2)油管錨釋放前拉力表示數是130kN,油管正轉8圈,上提負荷增至170kN,證明油管錨已經坐封。
(3)封隔器釋放,壓力18MPa,穩壓10min,重復三次,套管不出水,釋放合格。
(4)丟手:上提負荷125kN,正轉22圈,上提管柱負荷增至160kN后不再增加,丟手成功。
(5)憋壓合格后搬家。完工后第四天,技術員到該井落實情況,發現該井測試工對該井測試,停機約40min,計量間人員到井口取樣啟抽時發現抽油桿柱卡,導致第二次施工。
2)第二次施工
(1) 2003年4月3日至4日該井檢泵,下完井最后一根管時差4m下不去,經核實丟手管柱上竄6m,施工隊沒有向上匯報,少下一根油管和一根抽油桿完井。憋壓合格后搬家。
(2)施工后第7天與采油隊技術員聯系,發現示功圖的上沖程載荷為38kN,下沖程載荷為42kN,功圖不正常,顯示為桿斷脫,后經核實為連抽帶噴,而且套管出水,導致第三次施工。
3)結論
第一次堵水后由于被堵層的地層壓力將封隔器上頂,因為油管錨與封隔器連在一起,推動油管錨一起上頂,當達到一定的壓力時,將油管錨的銷釘剪斷,導致封隔器與油管錨一起上竄,封隔器帶動油管錨繼續上頂至絲堵位置,造成管式泵受力彎曲,從而導致卡泵;油管起出時,封隔器帶動油管錨在地層壓力作用下繼續上移4m導致封隔器和油管錨解封失效,堵水未成功。
3.處理措施
進行第三次施工。
(1) 2003年5月8日至5月10日,施工方案吸取了上次施工的不足,將油管錨銷釘由4個增至11個,解封力由88kN增加到220kN。
(2)丟手時工技、大隊技術組和采油隊到現場進行指揮指導,油管錨釋放前拉力表示數是100kN,油管正轉8圈,上提負荷增至140kN,證明油管錨已經坐封。
(3)封隔器釋放,壓力18MPa,穩壓10min,重復三次,套管不出水,釋放合格。
(4)丟手,上提負荷130kN,正轉40圈,上提管柱負荷增至160kN后不再增加,丟手成功。
(5)至15日,該井運轉正常,套管沒有出水。21日到采油隊進行回訪,產液10. 8t,液面1435m,說明該井堵水成功。
(6)同時工技大隊根據作業大隊提出的該井出現過結垢現象和采油樹無法洗井的實際情況,完井采用二級泵、防砂篩管,更換了采油樹避免了卡泵情況的再次發生,也為下次施工提供了更好的施工條件。
(7)分析該井堵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作業大隊及時地把實際情況反映給工技大隊,工技大隊及時地修改了方案,將油管錨剪斷銷釘由正常的4個增至11個,起到了作用。井下的壓力增大,由于銷釘的增加,不能將油管錨銷釘剪斷,使封隔器不再上竄,從而使該井第二次堵水成功,使產液由原來的24. 3t降到10. 8t,見到了明顯的效果。
4.案例提示
(1)監督應積極深入現場,及時準確地了解現場情況,取全取準第一手資料,根據現場出現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業井的施工質量。
(2)監督應要求作業小隊嚴格按照設計要求施工,施工現場出現問題時應及時與工程技術部門、采油隊、作業監督取得聯系和溝通,嚴格禁止貪圖局部利益而損失全局利益的做法。
(3)監督人員應把落實方案、設計執行情況作為重中之重,避免重兩頭輕中間的現象發生。對施工隊自作主張,不如實反映現場施工情況的做法應當進行嚴肅處理。
(4)對于疑難井的施工,尤其在技術關鍵環節上,應由技術負責人到現場把關,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盲目施工,使方案得到及時調整,減少不應有的損失。
(5)對于重復施工井,作業監督應引起高度重視,認真核實施工原因,不可憑經驗下結論,導致盲目施工。該井如果在第二次施工時作業監督能夠核實堵水管柱,就會發現上竄的事實,避免第三次施工。
(作者稿費要求:需要高清無水印文章的讀者3元每篇,請聯系客服,謝謝!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