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区-日本免费乱人伦在线观看-日本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2018-日本免费看视频-超级乱淫伦动漫-超级乱淫黄漫画免费

歡迎來到濟寧和利隆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官網(wǎng)!

服務熱線

18564280928

聯(lián)系我們

電話:18564280928
手機:18564280928
郵箱:admin@baidu.com
地址:山東濟寧魚臺縣北環(huán)路西首
當前位置:主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yè)新聞 >

行業(yè)新聞

煤礦用濕式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作者:helilong 時間:2019-03-20 12:36

煤礦用濕式除塵器的制作方法
礦用濕式除塵器


本發(fā)明屬于煤礦井下除塵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煤礦用濕式除塵器。

背景技術:

在煤礦開采過程中會產(chǎn)生大量的粉塵,隨著煤礦生產(chǎn)機械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煤礦巷道內的粉塵含量也越來越高,充滿整個作業(yè)現(xiàn)場,還飛揚在整個巷道中,不僅污染環(huán)境,而且嚴重影響了煤礦工人的健康,煤炭作業(yè)人員已成為易感染塵肺病的高危人群,因此,煤礦巷道內降塵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現(xiàn)有除塵方法不能有效降低井下粉塵濃度,且不能自動除塵,因此現(xiàn)有除塵方法存在除塵效率低,耗能高和不環(huán)保的問題。鑒于上述提到的問題,本發(fā)明設計一種用于煤礦井下的水循環(huán)式濕噴除塵裝置,以解決上述提到的問題。

專利文獻1:一種用于煤礦井下的水循環(huán)式濕噴除塵裝置,申請?zhí)枺?017206004645

上述專利文獻1中,上述文獻公開了包括礦井地道,所述礦井地道的內腔底部左側設置有積液箱,所述礦井地道的頂部右側設置有水箱,所述礦井地道的內腔頂部右側設置有第一噴淋盤,所述循環(huán)管道的外壁設置有循環(huán)泵,所述積液箱的右側設置有捕塵罩,所述捕塵罩的頂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吸風機,所述捕塵罩的內腔設置有初級過濾網(wǎng),所述捕塵罩的頂部設置有排塵道,所述排塵道的左端設置有出氣過濾網(wǎng),所述排塵道的內腔設置有第二噴淋盤;該裝置不僅為礦井內的空氣加濕,而且有效去除空氣中的粉塵,減少了工人的發(fā)病率,同時增強了礦井下工作的安全性,給礦井施工帶來了很大的便利;但是,該裝置的集液槽和積液箱常常出現(xiàn)堵塞,導致整個裝置經(jīng)常出現(xiàn)卡頓而無法正常運轉。



技術實現(xiàn)要素:

為了彌補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本發(fā)明提出的一種煤礦用濕式除塵器,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高煤礦井內的除塵效率,并通過對設備自身的疏通以減少設備運行時的卡頓問題。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煤礦用濕式除塵器,包括礦井地道;所述礦井地道的內腔底部左側設置有積液箱;所述積液箱的內腔頂部設置有過濾網(wǎng);所述礦井地道的頂部右側設置有水箱;所述積液箱的右壁設置有回流管道;所述積液箱通過回流管道與水箱連接;所述回流管道的外壁設置有控制閥;所述礦井地道的內腔頂部右側設置有第一噴淋盤;所述水箱的右壁設置有循環(huán)管道;所述水箱通過循環(huán)管道與第一噴淋盤連接;所述循環(huán)管道的外壁設置有循環(huán)泵;所述積液箱的右側設置有捕塵罩;所述捕塵罩的頂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吸風機;所述捕塵罩的內腔設置有初級過濾網(wǎng);所述捕塵罩的內腔左右側壁均安裝有粉塵濃度傳感器;所述捕塵罩的頂部設置有排塵道;所述排塵道的左端貫穿礦井地道的頂部;所述排塵道的左端設置有出氣過濾網(wǎng);所述排塵道的底部設置有泥漿回收管道;所述排塵道通過泥漿回收管道與積液箱連接;所述泥漿回收管道的外壁設置有調節(jié)閥;所述水箱的左壁頂部設置有輸液管道;所述排塵道的內腔設置有第二噴淋盤;所述水箱通過輸液管道與第二噴淋盤連接;所述礦井地道的內腔底部設置有集液槽;所述集液槽的右壁設置有集液管道;所述集液槽通過集液管道與水箱連接;所述集液管道的外壁設置有凈化泵;所述的捕塵罩與排塵道的之間通過連接法蘭連接;所述第一噴淋盤的外壁均勻設置有第一噴霧頭;所述第二噴淋盤的外壁均勻設置有第二噴霧頭;所述第二噴淋盤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擋水板;所述出氣過濾網(wǎng)的外壁均勻設置有出氣過濾孔;所述初級過濾網(wǎng)的外壁均勻設置有初級過濾孔,且出氣過濾孔的孔徑大于初級過濾孔的孔徑;

所述礦井地道上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噴淋盤的中部設置有一號電磁水閥和出水管;所述出水管與水箱連通,出水管的下端朝向集液槽中央;所述一號電磁水閥布置在出水管上,一號電磁水閥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集液槽包括槽體、一端與槽體端部鉸接的濾板、位于濾板另一端下端的一號彈性氣囊、一號氣管和彈性繩;一號電磁水閥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濾板包括濾布以及固定濾布的板體;所述一號彈性氣囊上布置有多個氣孔,一號彈性氣囊的上端抵在濾板的下端;所述一號氣管的一端布置濾布端部,且一號氣管的管口沿著濾板板面朝向下方有一號彈性氣囊的濾板一端,一號氣管的另一端與一號彈性氣囊連通;所述彈性繩的一端與下方有一號彈性氣囊的濾板一端連接,彈性繩的另一端與槽體頂端連接。工作時,礦井地道內的粉塵過多時,通過粉塵濃度傳感器進行檢測,并啟動吸風機對礦井地道內的粉塵進行吸收,然后通過捕塵罩內的初級過濾網(wǎng)進行初次過濾,細微的顆粒通過初級過濾網(wǎng)后進入到排塵道內,水箱通過輸液管道和第二噴淋盤對排塵道內的粉塵進行濕噴處理,一方面,對除塵后的氣體通過出氣過濾網(wǎng)進行排出,另一方面,形成的粉塵泥漿通過調節(jié)閥和泥漿回收管道進行回收,并通入到積液箱內,積液箱內設置的過濾網(wǎng)對進入到積液箱內的粉塵泥漿進行過濾,然后通過回流管道和控制閥將積液箱內回收的液體輸送到水箱內,進行水回收,此外水箱通過循環(huán)管道和循環(huán)泵向第一噴淋盤進行供水,并對礦井地道內進行濕噴除塵,噴出的液體通過礦井地道內的集液槽進行收集,并通過集液管道和凈化泵處理后回收到水箱內,實現(xiàn)了水循環(huán)式濕噴除塵;其中,在第一噴淋盤向下噴淋過程中,控制器控制出水管上的一號電磁水閥間歇式打開,使水箱內的水間歇式向集液槽的濾板上沖擊,帶有灰塵的水被濾布濾濾過后流到槽體內;因濾板的一端與槽體鉸接,沖擊到濾板上的水將使濾板向下傾斜,一方面,濾板向下傾斜,有利于濾布上的灰塵向下端有彈性氣囊的濾板一側積攢,部分灰塵被推出濾板外;另一方面,一號彈性氣囊被濾板壓縮,一號彈性氣囊通過一號氣管向沿著濾板板面吹氣,從而使得濾布上的灰塵向下方有一號彈性氣囊的濾板一端積攢,可避免濾布長期被濾板堵塞,有利于濾布更好的過濾帶有灰塵的水,在帶有灰塵的水落到槽體后,彈性繩拉動濾板恢復水平狀態(tài)。

所述濾板的中部下方設置有吹氣板;所述吹氣板內部為空心狀,吹氣板與一號氣管之間連通有二號氣管。工作時,一號彈性氣囊向吹氣板通入氣體,吹氣板則朝著濾板中部吹氣,使粘附于濾布上的灰塵被吹起,有利于濾板的疏通,同時,吹氣板與一號氣管配合工作,可更好的將濾板上的灰塵排走。

所述濾板下端的一號彈性氣囊布置有多個,且多個一號彈性氣囊相互連通。工作時,多個一號彈性氣囊同時工作,有利于濾板上的灰塵更好的被排走,提高濾板上灰塵被排走的效率。

所述出氣過濾網(wǎng)上設置包括活性碳過濾層和兩層濾布層;所述活性碳過濾層位于兩個濾布層之間。工作時,通過濾布層可將吹出的氣體中的灰塵過濾,通過活性碳過濾層可將氣體中的煤氣吸附,減小礦井地道內空氣中的煤氣含量,有利于礦井地道內人員安全。

所述積液箱的頂部設置有積液進水口,積液箱外壁上設置有電機;所述積液進水口與泥漿回收管道連接;所述積液箱的內腔左右側壁均設置有固定件;所述過濾網(wǎng)設置在兩組固定件之間,兩組所述固定件的內壁均設置有擋塊;所述擋塊位于過濾網(wǎng)的底部;所述過濾網(wǎng)包括泥漿過濾網(wǎng);所述泥漿過濾網(wǎng)的底部設置有滲液膜;所述電機的機軸延伸進入積液箱內,電機與控制器之間通過導線電連接,電機的機軸端部設置有凸輪;所述凸輪的下端設置有二號彈性氣囊;所述二號彈性氣囊上連通有一個進氣管和多個氣孔一;所述進氣管上設置有單向進氣閥。工作時,控制器控制電機轉動,使得凸輪轉動對積液箱內的水和泥漿進行攪拌,避免被過濾后的水中懸浮物沉淀而將積液箱堵住;同時,凸輪轉動擠壓二號彈性氣囊,使二號彈性氣囊向外部吹氣噴水,可避免被滲液膜過濾后的水中懸浮物沉積;二號彈性氣囊恢復時,一方面通過進氣管吸入空氣,另一方面二號彈性氣囊通過氣孔吸入水。

所述凸輪的一側端面設置有一字形攪拌板。在凸輪上設置一字形攪拌板,可加強凸輪的攪拌效果。

所述泥漿過濾網(wǎng)與滲液膜之間設置有墊塊。設置墊塊改變泥漿過濾網(wǎng)與滲液膜之間的間距,避免泥漿過濾網(wǎng)完全貼附于滲液膜上而將滲液膜堵塞,有利于提高滲液膜的過濾效率。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發(fā)明能夠自動檢測煤礦井下巷道內的粉塵,從而進行除塵和噴霧,節(jié)約了能源,充分解決了傳統(tǒng)除塵方法效率低,效果差,耗能高的問題,有效的降低了井下粉塵濃度,該簡易礦井除塵加濕裝置不僅為礦井內的空氣加濕,而且還有效去除空氣中的粉塵,減少了工人的發(fā)病率,同時增強了礦井下工作的安全性,給礦井施工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2.本發(fā)明通過出水管向濾板上沖擊水,一方面可沖洗濾板,沖擊到濾板上的水將使濾板向下傾斜,可使濾布上的灰塵向下端有彈性氣囊的濾板一側積攢,部分灰塵被推出濾板外;一號彈性氣囊通過一號氣管向沿著濾板板面吹氣,從而使得濾布上的灰塵向下方有一號彈性氣囊的濾板一端積攢,可避免濾布長期被濾板堵塞,有利于濾布更好的過濾帶有灰塵的水。

3.本發(fā)明通過吹氣板朝著濾板中部吹氣,使粘附于濾布上的灰塵被吹起,有利于濾板的疏通,同時,吹氣板與一號氣管配合工作,可更好的將濾板上的灰塵排走。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煤礦用濕式除塵器總體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出水管與第一噴淋盤連接示意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集液槽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積液箱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出氣過濾網(wǎng)結構示意圖;

圖中:礦井地道1、積液箱2、過濾網(wǎng)3、泥漿過濾網(wǎng)31、滲液膜32、水箱4、回流管道5、控制閥6、第一噴淋盤7、循環(huán)管道8、循環(huán)泵9、捕塵罩10、吸風機11、初級過濾網(wǎng)12、排塵道13、出氣過濾網(wǎng)14、活性碳過濾層141、濾布層142、泥漿回收管道15、調節(jié)閥16、輸液管道17、第二噴淋盤18、粉塵濃度傳感器19、集液槽20、集液管道21、凈化泵22、積液進水口23、固定件24、擋塊25、槽體26、濾板27、濾布271、板體272、一號彈性氣囊28、一號氣管29、出水管34、吹氣板42、二號氣管41、電機57、凸輪51、二號彈性氣囊52、進氣管53、單向進氣閥54、一字形攪拌板55、墊塊56。

具體實施方式

使用圖1至圖5對本發(fā)明的一種煤礦用濕式除塵器進行如下說明。

如圖1至圖5所示,本發(fā)明所述的一種煤礦用濕式除塵器,包括礦井地道1;所述礦井地道1的內腔底部左側設置有積液箱2;所述積液箱2的內腔頂部設置有過濾網(wǎng)3;所述礦井地道1的頂部右側設置有水箱4;所述積液箱2的右壁設置有回流管道5;所述積液箱2通過回流管道5與水箱4連接;所述回流管道5的外壁設置有控制閥6;所述礦井地道1的內腔頂部右側設置有第一噴淋盤7;所述水箱4的右壁設置有循環(huán)管道8;所述水箱4通過循環(huán)管道8與第一噴淋盤7連接;所述循環(huán)管道8的外壁設置有循環(huán)泵9;所述積液箱2的右側設置有捕塵罩10;所述捕塵罩10的頂部左右兩側均設置有吸風機11;所述捕塵罩10的內腔設置有初級過濾網(wǎng)12;所述捕塵罩10的內腔左右側壁均安裝有粉塵濃度傳感器19;所述捕塵罩10的頂部設置有排塵道13;所述排塵道13的左端貫穿礦井地道1的頂部;所述排塵道13的左端設置有出氣過濾網(wǎng)14;所述排塵道13的底部設置有泥漿回收管道15;所述排塵道13通過泥漿回收管道15與積液箱2連接;所述泥漿回收管道15的外壁設置有調節(jié)閥16;所述水箱4的左壁頂部設置有輸液管道17;所述排塵道13的內腔設置有第二噴淋盤18;所述水箱4通過輸液管道17與第二噴淋盤18連接;所述礦井地道1的內腔底部設置有集液槽20;所述集液槽20的右壁設置有集液管道21;所述集液槽20通過集液管道21與水箱4連接;所述集液管道21的外壁設置有凈化泵22;所述的捕塵罩10與排塵道13的之間通過連接法蘭連接;所述第一噴淋盤7的外壁均勻設置有第一噴霧頭;所述第二噴淋盤18的外壁均勻設置有第二噴霧頭;所述第二噴淋盤18的左右兩側均設置有擋水板;所述出氣過濾網(wǎng)14的外壁均勻設置有出氣過濾孔;所述初級過濾網(wǎng)12的外壁均勻設置有初級過濾孔,且出氣過濾孔的孔徑大于初級過濾孔的孔徑;其中,

所述礦井地道1上設置有控制器;所述第一噴淋盤7的中部設置有一號電磁水閥和出水管34;所述出水管34與水箱4連通,出水管34的下端朝向集液槽20中央;所述一號電磁水閥布置在出水管34上,一號電磁水閥通過導線與控制器電連接;所述集液槽20包括槽體26、一端與槽體26端部鉸接的濾板27、位于濾板27另一端下端的一號彈性氣囊28、一號氣管29和彈性繩;所述濾板27包括濾布271以及固定濾布271的板體272;所述一號彈性氣囊28上布置有多個氣孔,一號彈性氣囊28的上端抵在濾板27的下端;所述一號氣管29的一端布置濾布271端部,且一號氣管29的管口沿著濾板27板面朝向下方有一號彈性氣囊28的濾板27一端,一號氣管29的另一端與一號彈性氣囊28連通;所述彈性繩的一端與下方有一號彈性氣囊28的濾板27一端連接,彈性繩的另一端與槽體26頂端連接。工作時,礦井地道1內的粉塵過多時,通過粉塵濃度傳感器19進行檢測,并啟動吸風機11對礦井地道1內的粉塵進行吸收,然后通過捕塵罩10內的初級過濾網(wǎng)12進行初次過濾,細微的顆粒通過初級過濾網(wǎng)12后進入到排塵道13內,水箱4通過輸液管道17和第二噴淋盤18對排塵道13內的粉塵進行濕噴處理,一方面,對除塵后的氣體通過出氣過濾網(wǎng)14進行排出,另一方面,形成的粉塵泥漿通過調節(jié)閥16和泥漿回收管道15進行回收,并通入到積液箱2內,積液箱2內設置的過濾網(wǎng)3對進入到積液箱2內的粉塵泥漿進行過濾,然后通過回流管道5和控制閥6將積液箱2內回收的液體輸送到水箱4內,進行水回收,此外水箱4通過循環(huán)管道8和循環(huán)泵9向第一噴淋盤7進行供水,并對礦井地道1內進行濕噴除塵,噴出的液體通過礦井地道1內的集液槽20進行收集,并通過集液管道21和凈化泵22處理后回收到水箱4內,實現(xiàn)了水循環(huán)式濕噴除塵;其中,

在第一噴淋盤7向下噴淋過程中,控制器控制出水管34上的一號電磁水閥間歇式打開,使水箱4內的水間歇式向集液槽20的濾板27上沖擊,帶有灰塵的水被濾布271濾濾過后流到槽體26內;因濾板27的一端與槽體26鉸接,沖擊到濾板27上的水將使濾板27向下傾斜,一方面,濾板27向下傾斜,有利于濾布271上的灰塵向下端有彈性氣囊的濾板27一側積攢,部分灰塵被推出濾板27外;另一方面,一號彈性氣囊28被濾板27壓縮,一號彈性氣囊28通過一號氣管29向沿著濾板27板面吹氣,從而使得濾布271上的灰塵向下方有一號彈性氣囊28的濾板27一端積攢,可避免濾布271長期被濾板27堵塞,有利于濾布271更好的過濾帶有灰塵的水,在帶有灰塵的水落到槽體26后,彈性繩拉動濾板27恢復水平狀態(tài)。

所述濾板27的中部下方設置有吹氣板42;所述吹氣板42內部為空心狀,吹氣板42與一號氣管29之間連通有二號氣管41。工作時,一號彈性氣囊28向吹氣板42通入氣體,吹氣板42則朝著濾板27中部吹氣,使粘附于濾布271上的灰塵被吹起,有利于濾板27的疏通,同時,吹氣板42與一號氣管29配合工作,可更好的將濾板27上的灰塵排走。

所述濾板27下端的一號彈性氣囊28布置有多個,且多個一號彈性氣囊28相互連通。工作時,多個一號彈性氣囊28同時工作,有利于濾板27上的灰塵更好的被排走,提高濾板27上灰塵被排走的效率。

所述出氣過濾網(wǎng)14上設置包括活性碳過濾層141和兩層濾布層142;所述活性碳過濾層141位于兩個濾布層142之間。工作時,通過濾布層142可將吹出的氣體中的灰塵過濾,通過活性碳過濾層141可將氣體中的煤氣吸附,減小礦井地道1內空氣中的煤氣含量,有利于礦井地道1內人員安全。

所述積液箱2的頂部設置有積液進水口23,積液箱2外壁上設置有電機57;所述積液進水口23與泥漿回收管道15連接;所述積液箱2的內腔左右側壁均設置有固定件24;所述過濾網(wǎng)3設置在兩組固定件24之間,兩組所述固定件24的內壁均設置有擋塊25;所述擋塊25位于過濾網(wǎng)3的底部;所述過濾網(wǎng)3包括泥漿過濾網(wǎng)31;所述泥漿過濾網(wǎng)31的底部設置有滲液膜32;所述電機57的機軸延伸進入積液箱2內,電機57與控制器之間通過導線電連接,電機57的機軸端部設置有凸輪51;所述凸輪51的下端設置有二號彈性氣囊52;所述二號彈性氣囊52上連通有一個進氣管53和多個氣孔一;所述進氣管53上設置有單向進氣閥54。工作時,控制器控制電機57轉動,使得凸輪51轉動對積液箱2內的水和泥漿進行攪拌,避免被過濾后的水中懸浮物沉淀而將積液箱2堵住;同時,凸輪51轉動擠壓二號彈性氣囊52,使二號彈性氣囊52向外部吹氣噴水,可避免被滲液膜32過濾后的水中懸浮物沉積;二號彈性氣囊52恢復時,一方面通過進氣管53吸入空氣,另一方面二號彈性氣囊52通過氣孔吸入水。

所述凸輪51的一側端面設置有一字形攪拌板55。在凸輪51上設置一字形攪拌板55,可加強凸輪51的攪拌效果。

所述泥漿過濾網(wǎng)31與滲液膜32之間設置有墊塊56。設置墊塊56改變泥漿過濾網(wǎng)31與滲液膜32之間的間距,避免泥漿過濾網(wǎng)31完全貼附于滲液膜32上而將滲液膜32堵塞,有利于提高滲液膜32的過濾效率。

具體工作流程如下:

礦井地道1內的粉塵過多時,通過粉塵濃度傳感器19進行檢測,并啟動吸風機11對礦井地道1內的粉塵進行吸收,然后通過捕塵罩10內的初級過濾網(wǎng)12進行初次過濾,細微的顆粒通過初級過濾網(wǎng)12后進入到排塵道13內,水箱4通過輸液管道17和第二噴淋盤18對排塵道13內的粉塵進行濕噴處理,一方面,對除塵后的氣體通過出氣過濾網(wǎng)14進行排出,另一方面,形成的粉塵泥漿通過調節(jié)閥16和泥漿回收管道15進行回收,并通入到積液箱2內,積液箱2內設置的過濾網(wǎng)3對進入到積液箱2內的粉塵泥漿進行過濾,然后通過回流管道5和控制閥6將積液箱2內回收的液體輸送到水箱4內,進行水回收,此外水箱4通過循環(huán)管道8和循環(huán)泵9向第一噴淋盤7進行供水,并對礦井地道1內進行濕噴除塵,噴出的液體通過礦井地道1內的集液槽20進行收集,并通過集液管道21和凈化泵22處理后回收到水箱4內,實現(xiàn)了水循環(huán)式濕噴除塵;其中,

在第一噴淋盤7向下噴淋過程中,控制器控制出水管34上的一號電磁水閥間歇式打開,使水箱4內的水間歇式向集液槽20的濾板27上沖擊,帶有灰塵的水被濾布271濾濾過后流到槽體26內;因濾板27的一端與槽體26鉸接,沖擊到濾板27上的水將使濾板27向下傾斜,一方面,濾板27向下傾斜,有利于濾布271上的灰塵向下端有彈性氣囊的濾板27一側積攢,部分灰塵被推出濾板27外;另一方面,一號彈性氣囊28被濾板27壓縮,一號彈性氣囊28通過一號氣管29向沿著濾板27板面吹氣,從而使得濾布271上的灰塵向下方有一號彈性氣囊28的濾板27一端積攢,可避免濾布271長期被濾板27堵塞,有利于濾布271更好的過濾帶有灰塵的水,在帶有灰塵的水落到槽體26后,彈性繩拉動濾板27恢復水平狀態(tài)。

本發(fā)明中的控制閥為直動式電磁閥;一號電磁水閥為ZW系列電磁閥;單向進氣閥為為CL型或CH型單向閥;電機為步進電動機;控制器為PLC控制器。

以上,關于本發(fā)明的一實施方式進行了說明,但本發(fā)明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不脫離本發(fā)明主旨的范圍內能夠進行各種變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