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況
1)冷28塊
于1989年打探井至1994年開始開發,本區塊在2655m以下有一高壓水層,與主力生產層間又有多組小油層,層間泥巖夾層很小。在正常生產1.5年左右時,產出液含水量就急劇增高,判斷為底水上竄所致。一般選用在目前生產層段下射開1~2m孔段,擠注半徑為1~1.5m的水泥,形成管外水泥板,阻擋底水上竄,效果很好,簡稱管外隔板工藝。
2)冷28 -××井基礎數據
人工井底:2565. 2m;最大井斜×方位×深度:13°14′×345°01′×1630m;射開井段:2447.9~2400. 2m,47. 7m/7層;油層套管:D178mm,壁厚:9. 17mm;底部水層:2655.0~2689. 0m。
3)施工目的
大劑量擠注D級水泥,形成管外隔板,封堵高壓底水套外竄通。
2.事故原因分析
1)施工過程
(1)洗井,起出原井管柱。
(2)通井、刮管。
(3)射孔2515~ 2517m,16孔/m。
(4)下擠注管柱:球座+D73mm平式短節×5m+節流器+K344 -148型封隔器+安全接頭+油管,如圖2-38所示。
圖2-38 封堵施工管柱結構圖
(5)選用美制在線水泥車測擠注層吸收量。
(6)擠注D級水泥,形成水泥隔板。
(7)上提管柱至2430m,候凝30min。
(8)上提管柱。
2)事故發生過程
該井于2003年4月24日13:30開始擠灰打水泥隔板,當擠注壓力達到9. 6MPa時停止注泥漿,頂替清水。擠注結束后,做好反洗井準備。當上提管柱至380kN時,管柱不動。
3)管柱拔不動的原因
該井施工時因上部油層漏失嚴重,套管液面很低,而施工管柱選用K344型封隔器,在油管柱內液面高于油套管環形空間的情況下,因靜液柱壓力導致封隔器不能解封而造成管柱卡。
3.處理措施
(1)以380kN拉力剎車懸吊,10min后發現管柱緩慢上移0. 8m。
(2)經研究決定反洗井,水泥車以三擋排量打入45m3清水未見起壓,現場分析認為生產層虧空嚴重,呈倒灌現象,使得油管靜液柱壓力高于油套環空壓力,從而造成封隔器仍不解封。
(3)由于該管柱沒有泄壓裝置,經研究決定:通過旋轉管柱利用套管接箍來破壞膠筒的方式泄壓,以提出管柱。
(4)通過分析看,在K344封隔器上部2.6m處,為套管接箍,因此,決定上提管柱,當上提20min后,緩慢上升的管柱突然減緩,表明K344封隔器到達套管接箍處。
(5)水泥車打壓8MPa,用液壓鉗旋轉管柱26圈,上提加載420kN,此時泵壓突降為零,管柱載荷泄壓成功,管柱順利起出。
4.案例提示
(1)設計制定編寫人員、監督人員在施工前應充分了解和掌握井下油層地質情況,取全取準油井各項基礎資料,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施工管柱結構。
(2)通過現場人員認真分析討論,根據該型封隔器的具體特點,制定出合理的處理方案是排除事故的關鍵。
(作者稿費要求:需要高清無水印文章的讀者3元每篇,請聯系客服,謝謝!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