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況
1)基礎數據
基礎數據見表2-53。
表2-53 基礎數據表
2)作業依據及目的
某區塊于2003年底開始應用水平井及側鉆水平井技術進行開發調整,目前的日產油量達到629. 9t,占區塊總產量的74.7%,水平井和側鉆水平井已成為該區塊高水平開發的主導技術之一。隨著水平井的推廣,原有的調剖、堵水、舉升、防砂等穩產工藝需進一步配套完善。通過近幾年的研究試驗,邊水調剖已成為該區控制邊水突進的有效方法,為進一步提高采出程度,減緩含水上升速度,有必要開展水平井調剖先導試驗,該井為首批實驗井。
試驗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起出生產管柱,先對132#小層進行調剖;第二階段:卡封132#小層,補孔12#、131#小層,下泵生產一段時間待高含水后再進行調剖。
2.監督要點
(1)水平井調剖有三大難點。
①射孔井段長,調剖劑進入地層剖面控制難度較大。
②地層與調剖劑接觸面積大,相應高滲透帶多且其分布無法確定,封堵難度大。
③因調剖劑推進范圍大,地層水的稀釋作用更加明顯。
針對這幾方面難點,在施工中優化調剖劑濃度,增強封堵能力;加入預膠聯顆粒調剖劑進行深部液流轉向;應用分注管柱結合注聚分配器實現了分段擠注,增強調剖效果。
(2)配液時各種化工料必須嚴格按設計量加入,攪拌均勻。
(3)每天測定粘彈性變化,觀察成膠情況。
(4)測定鐵離子濃度與交聯聚合物的粘度變化和成膠情況。
(5)對每批聚合物到貨后必須進行質量檢測,主要指標為分子量、水解度、固含量、表觀粘度、溶解性。
(6)調剖劑注入壓力控制在20MPa以內,施工參數應用自動監控系統進行采集。
(7)施工供水流量不小于30m3/h。
(8)測定調剖段塞前后、交聯聚合物段塞前后90min井口壓降,并繪制壓降曲線。
(9)有預見性停電時,停注聚泵前2h停加交聯劑,避免調剖劑在井筒內成膠。
(10)由于水平井調剖施工層段為水平段,其地層與調剖劑接觸面積大,因此調剖劑推進范圍大,注入過程中易發生竄聚的現象。當生產井聚合物檢測濃度達到0. 03%時,可視為竄聚發生,通過提高體系濃度,縮短成膠時間進行治理。
3.過程監督
施工管柱如圖2-55所示。
圖2-55 調剖施工管柱示意圖
(1)該井2004年9月下旬完成對132#小層的前期作業準備,于10月1日正式擠注調剖劑,連續施工100d,于2005年1月8日順利完成第一階段施工。累計注入調剖劑及稠化水、頂替水共42000m3,整個施工過程組織周密,設備運行良好,施工參數及流量符合設計要求,見表2-54。平均注入速度為18m3/h,起始注入壓力(井口油壓)7. 5MPa,最終壓力21. 8MPa,最大爬坡壓力14.3 MPa,主要是同心配注器的限流作用使壓力偏高。
表2-54 調剖施工情況匯總表
(2)該井在第二階段施工前需進行封層補孔作業,修井隊在起出調剖管柱時發現井內管柱提撈不動,洗井、活動解卡無效;經分析原因為部分調剖劑在井筒內成膠,遂擠入了ZD - 01解堵劑進行浸泡解堵,解堵后活動解卡仍無效,經研究決定上大修作業。
(3)大修后,打撈出的封隔器及注聚控制器內均為調剖劑,且洗井返出部分調剖劑。經分析認為:
①由于分段注入管柱自身結構原因,使注入液體在一些死角位置存留,加之調剖施工周期長( 100d),致使在死角位置存留的調剖劑成膠,增大了管柱移動阻力。
②在靠近B靶點的K341 -114封隔器膨脹膠皮桶內有調剖劑成膠,造成該封隔器未能解封,雖然擠入了ZD -01解堵劑進行解堵,但解堵劑未到達或少量到達底部封隔器,不能使其內調剖劑破膠。
4.案例提示
(1)水平井井段長,控制范圍大,調剖后對油藏的局部區域開發狀況影響較直井明顯。
(2)水平井分段注入工藝是成功的,聚合物配注器及封隔器的選用符合施工設計要求,達到較高水平。
(3)由于調剖施工層段為水平段,為使調剖劑各段塞在水平段均勻推進,防止高滲透帶突進,在分段注人工藝方面應繼續優化。
(4)對于水平井調剖施工,采用多層段分階段實施中,在工藝上滿足調剖劑注入要求的同時,應考慮對后期階段作業施工的影響。
(5)進一步完善施工設備及流程,減少造成聚合物降解的不利因素。
(作者稿費要求:需要高清無水印文章的讀者3元每篇,請聯系客服,謝謝!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