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況
1)概述
泉42 -2井是柳泉油田的一口油井,2001年6月20日下泵,當月投產。試油抽汲期間,由于油稠,抽子無法順利起下。該井的原油凝固點和含蠟量較高,采用普通的冷抽方式無法正常開井,采用加熱電纜維護生產,保持了每日10t油量的較好生產勢頭,連續生產周期近兩年。后來不出油,需檢泵并查找不出油原因,2003年3月檢泵。
2)基本生產數據
(1)原油物性見表1-12。
表1-12 原油物性數據表
(2)生產數據。
平均日產液7t、日產油7t、含水0t。工作制度:管式泵D44mm×852. 49m。沖程/沖次:5 m/4次。
2.歷次作業情況
1)軟探遇阻后直接完井
(1)簡單經過。2003年3月19日至25日實施檢泵作業,起出原管柱后,下D36mm×1. 20m加重桿軟探砂面,因油稠,當加重桿下至80m時遇阻,決定直接用原泵掛深度完井。
(2)生產結果。作業開井5.5h后不出液,分析認為閥門和泵筒內有蠟。下午作業隊用熱油洗井后抽憋,壓力憋不起來,初步判斷為泵閥門坐不嚴,泵閥球被稠油裹死,無法正常工作,決定碰泵、熱洗。28日再次用熱油熱洗后碰泵,抽憋3MPa,穩壓10min無壓降,29日和30日重調防沖距,開井5. 5h不出液,31日觀察一天不出液決定返工上修。
2)采用套管刮削清蠟作業
(1)簡單經過。2003年4月1日返工發現泵筒內固定閥門被硬蠟塊堵死。由于上次軟探遇阻,本次決定進行套管刮削,刮蠟器下至900m處時有卡阻現象,說明該井套管結蠟嚴重,刮削至油層頂界50m(1194. 79m),用輕質油30m3反循環熱洗,返出物有柱狀硬蠟,不易溶化,繼續刮削至1383. 48m熱洗,返出物沒有明顯蠟塊后結束。原泵掛完井。
(2)生產結果。開井后出液恢復正常。
3)不動管柱作業
該井在2004年1月20日由于加熱電纜燒斷導致停井,1月31日上修,用3%氯化銨溶液反循環壓井后撈出電纜直接完井,2月3日開井后產量為零,懷疑是蠟的原因。借助經驗,2月5日用輕質油進行熱洗并燜井24h,開井后出13t液,又沒有產量,要求再洗井,2月10日熱洗,出25. 5t后又沒有液量,2月14日第三次熱洗,洗后陸續出液,但液量較低,安排返工。
3.監督要點
(1)分析不出液的原因。
(2)采取措施,恢復油井生產。
4.過程監督
選擇用該站原油進行循環壓井,起出油管發現進油口以上到泵之間的4根油管內壁有硬蠟,厚度為10~15mm,其他沒有異常。鑒于前幾次檢泵及熱洗結果,本次重點了解井溫情況,井溫曲線如圖1-2所示。
圖1-2 井溫曲線圖
1)分析及對策
(1)原油物性差是導致該井作業返工和頻繁洗井、加藥的主要原因。從表1-12的原油分析報告可以知道,泉42 -2井原油物性以含蠟量高、凝固點高為主要特征。溫度低于凝固點,原油要開始凝固,流動性變差,摩擦阻力增大,所以采用加熱電纜加熱以提高泵上油流通道的溫度的方式解決了泵上油管內低溫的問題,但泵至管柱進油口通路部分乃至生產井段以上未能解決,必須配合熱洗和加藥。
(2)應根據井溫等具體情況確定井下管柱結構。從井溫曲線可知道:井深1250m以內的溫度都低于該井原油的凝固點,而從原管柱數據可以看出(見圖1-3左),原油在進入泵之前幾乎就開始凝固,沒有到達加熱電纜加熱范圍的原油則很容易在進油口和泵閥門罩以及尾管處發生堵塞。如果是膠質瀝青質、高含蠟原油,再夾雜一些雜質,則可以沉積并產生很硬的蠟塊,造成進油口堵塞,閥門坐不嚴或打不開,幾次不成功洗井和檢泵作業均表現出這方面的原因。
(3)若僅僅采用套管刮削清蠟作業,只能解決暫時生產問題,存在檢泵周期短的弊端。
圖1-3 管柱結構
2)采取措施
鑒于上述原因,根據井溫曲線、原油物性數據,優化管柱結構,加深抽油泵(1250m以下),如圖1-3右所示,檢泵周期得到延長。
為保持較好的沉沒度,尋求最大的井下供求關系,放套管氣以降低套壓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這將加劇套管結蠟。對于熱洗和加藥也將產生負面影響。所以每次檢泵必須進行套管刮蠟。
5.案例提示
原油物性差是本井的主要問題,因此要求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1)根據地質工程及施工方案,應保證人井介質的溫度在原油凝固點之上,認真檢查起出管柱并發現問題,對井筒沖刮應仔細徹底,對下入的生產管柱符合質量要求。
(2)根據實際的井溫梯度和原油凝固點,選擇合理的泵掛深度,是解決該井問題的關鍵。
(3)總結該井幾次檢泵規律,每次檢泵中要進行套管刮削、熱洗工序是必要和不可缺少的。
(4)控制套壓。一方面減小套管結蠟,一方面較高的套壓有利于提高泵的沉沒壓力。
(作者稿費要求:需要高清無水印文章的讀者3元每篇,請聯系客服,謝謝!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