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本實用新型屬于隧道工程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公路隧道二襯鋼模臺車混凝土分料裝置。
背景技術:
高速公路隧道二襯混凝土施工,邊頂拱一般都采用鋼模臺車一次澆筑成型,利用混凝土拖泵泵送入倉,傳統施工方法普遍采用人工反復拆裝泵管配合臨時溜槽進行入倉,由于鋼模臺車結構復雜,桿件立體交叉,作業空間有限,制約工作效率,造成時間和勞動力浪費,從而增加施工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背景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能克服傳統的高速公路隧洞二襯施工傳統下料方式(人工反復拆裝泵管)所導致施工成本費用浪費的問題,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具有較高的實用性。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是按如下技術方案實施的:
所述的公路隧道二襯鋼模臺車混凝土分料裝置包括隧洞二襯混凝土、鋼模臺車、集料分料盒Ⅰ、固定式溜槽、溜筒、活動式溜槽、進料窗口、固定支架、集料分料盒Ⅱ、隧道,所述的隧道底部澆注有隧洞二襯混凝土,隧道內設有鋼模臺車,集料分料盒利用固定支架固定于鋼模臺車頂部平臺,集料分料盒兩側分別通過固定式溜槽與溜筒連接,溜筒頂部安裝有集料分料盒Ⅱ,集料分料盒Ⅱ位于固定式溜槽與溜筒連接處,溜筒的上下端部通過固定式溜槽與隧道內壁連接,固定式溜槽與隧道連接處設置有活動式溜槽,所述的進料窗口設置在隧道內壁上,與固定式溜槽位置相對應。
進一步,所述的固定式溜槽傾斜設置。
進一步,所述的活動溜槽可折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將集料分料斗利用支架固定于鋼模臺車頂部平臺適當位置,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一定數量的出料口,出料口接固定式溜槽將混凝土輸送到各個進料窗口,為方便鋼模臺車拆卸模板,將進料窗口處最末端一節溜槽通過鉸連接于末端第二節溜槽上,使得最末端一節溜槽可以折疊,滿足鋼模臺車拆模要求;此裝置一次安裝固定,避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人工反復拆裝泵管和搭設溜槽,縮短施工循環周期,減少人力資源浪費,有效降低高速公路二襯混凝土施工成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隧洞二襯混凝土、2-鋼模臺車、3-集料分料盒Ⅰ、4-固定式溜槽、5-溜筒、6-活動式溜槽、7-進料窗口、8-固定支架、9-集料分料盒Ⅱ、10-隧道。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說明,以方便技術人員理解。
如圖1所示,所述的公路隧道二襯鋼模臺車2混凝土分料裝置包括隧洞二襯混凝土1、鋼模臺車2、集料分料盒Ⅰ3、固定式溜槽4、溜筒5、活動式溜槽6、進料窗口7、固定支架8、集料分料盒Ⅱ9、隧道。
所述的隧道底部澆注有隧洞二襯混凝土1,隧道內設有鋼模臺車2,集料分料盒利用固定支架8固定于鋼模臺車2頂部平臺,通過固定式溜槽4將混凝土分流到各個進料窗口7,集料分料盒兩側分別通過固定式溜槽4與溜筒5連接,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一定數量的出料口,出料口接固定式溜槽4將混凝土輸送到各個進料窗口7,為方便鋼模臺車2拆卸模板,將進料窗口7處最末端一節溜槽通過鉸連接于末端第二節溜槽上,使得最末端一節溜槽可以折疊,滿足鋼模臺車2拆模要求。
溜筒5頂部安裝有集料分料盒Ⅱ9,集料分料盒Ⅱ9位于固定式溜槽4與溜筒5連接處,溜筒5的上下端部通過固定式溜槽4與隧道內壁連接,固定式溜槽4與隧道連接處設置有活動式溜槽6,為保證鋼模臺車2脫模空間,特在溜槽末端設置活動式溜槽6,所述的進料窗口7設置在隧道內壁上,與固定式溜槽4位置相對應,所述的分料進料裝置一次安裝固定,避免反復拆裝和搭建,操作便捷,混凝土分料裝置可根據實際需要增加或減少出料口數量,混凝土分料裝置隨鋼模臺車2整體移動。
本實用新型將集料分料斗利用支架固定于鋼模臺車頂部平臺適當位置,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一定數量的出料口,出料口接固定式溜槽將混凝土輸送到各個進料窗口,為方便鋼模臺車拆卸模板,將進料窗口處最末端一節溜槽通過鉸連接于末端第二節溜槽上,使得最末端一節溜槽可以折疊,滿足鋼模臺車拆模要求。此裝置一次安裝固定,避免混凝土澆筑過程中人工反復拆裝泵管和搭設溜槽,縮短施工循環周期,減少人力資源浪費,有效降低高速公路二襯混凝土施工成本。
最后說明的是,以上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盡管通過上述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描述,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做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