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況
1)基本數據
油層套管D139. 7mm×1269. 15m,管外水泥返深850m,固井質量合格。人工井底1239. 15m,生產井段1197.8~1217. 8m。
修前日產液5.5t,日產油1. 2t,分析認為,油層堵塞嚴重,影響產能的發揮。
2)作業目的
根據地質要求,對該井進行重復壓裂,以改變地層滲透能力,提高單井產量。
2.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經過
下壓裂管柱:壓裂管柱結構(自下而上)為:28mm直噴嘴+D73mm外加厚油管+K344 -114封隔器+D139. 7mm套管水力錨+D73mm外加厚油管至井口。如圖2-16所示。
圖2-16 壓裂管柱結構
壓裂施工:按設計要求,在壓裂前擠酸處理,擠酸12m3。后壓裂,累計加砂30m3,入井總液量90.4m3,壓裂施工完畢。
關井擴散壓力30min,后控制放噴90min,返出液量約36m3,反洗井時洗不通(返洗井壓力為11MPa)。
拆井口,上提管柱卡鉆,活動解卡2h無效,后采用正、反憋壓無效果,上提管柱提不動,活動解卡(負荷400kN)未成功。
為了及時返排壓裂液,確保壓裂效果,決定先進行抽汲排液,抽汲4個班次后,在950m處抽子卡死,分析認為地層吐砂嚴重所致;活動解卡,負荷150kN活動無效果,負荷200kN活動過程中抽汲繩拔斷,提出抽汲繩約350m。
2)事故原因分析
該井壓裂完畢,由于措施失誤,本來比較簡單的問題,反而搞得越發復雜了,最終使得井下事故加事故,很難處理。
(1)壓裂結束前,套管必須有平衡壓力,且在整個關井擴散壓力過程中,保持油套壓力平衡。本次作業卡鉆的主要原因是:封隔器解封后,下部的含砂液沿套管上返,砂埋封隔器及管柱。
(2)應首先采用反洗井排液方式。排液即先洗井,不可滯后。倘若地層壓力低,壓裂液排不出,可采用低密度洗井液。
(3)在排出液含砂較多的情況下,采用抽汲的方式排液,極易卡死抽子,使事故復雜化。抽子遇卡,不可強拔,采用油管正憋壓的方式為妥,否則,越是強提卡得越死。
(4)壓裂排液,必須用油嘴控制,大排量放噴是壓裂砂返排的重要原因。
3.處理措施
(1)油管倒扣。
(2)在套管內打撈抽汲繩。
井下情況:井內余抽汲繩約30m+抽汲繩帽+加重桿+水力抽子。魚頂位置1117. 42m。D73mm油管(外加厚)x6根+水力錨+K344 - 114封隔器+D73mm油管(外加厚)×2根+直嘴,油管頂部位置( 1118. 78)m,上面有鋼絲繩。
4.案例提示
(1)該井壓裂管柱設計時,由于噴嘴位置離人工井底較近,加之壓裂后放噴時間較長,致使油層大量吐砂,因此在管柱位置設計時,應盡可能考慮噴嘴位置離人工井底遠些,在壓后放噴時,應盡可能縮短放噴時間和控制好放噴排量,最大限度減小地層壓后吐砂。
(2)抽子遇卡,活動解卡抽汲繩拔斷,是造成該井事故復雜化的客觀原因,抽汲過深及抽汲強度過大,是事故復雜化的人為原因。砂卡井的抽汲排液應加強抽汲過程控制及抽汲方案優化。
(3)應該加強監督的作用,有些監督方案,監督人員應在主要施工工序進行時在現場共同處理事故。
(作者稿費要求:需要高清無水印文章的讀者3元每篇,請聯系客服,謝謝!在線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