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64280928
1.基本情況
1)油井基本參數
2003年10月,某稠油區塊一口稠油側鉆井,套管程序為:D139. 7mm×878. 81m、D127mm×1186. 0m(內徑113mm);其他參數如圖1-5所示。
圖1-5 井身及管柱結構圖
2)施工工序
本次作業正常工序為:洗壓井→起抽油桿→起管→下管探砂面沖砂→起沖砂管→下隔熱管完井。
3)事故過程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方為加快施工進度,夜間下沖砂管,根據井身結構的特點,至少需下D73 mm平式油管25根×228. 19m,下午4時下沖砂管,實際下D73mm平式管20根189. 6m+D89mm管91根856. 06m,在丈量記錄上未標明管柱尺寸。第二天上午8時交接班時,僅口頭交接探砂面深度1050. 2m,在班報上未填寫,沖砂時,技術員以為下25根D73mm平式管,沖到1090m時,不知道已有4根D89mm平式管進入了D127 mm套管內,返砂速度慢,有阻卡現象,上提管柱遇卡,活動提脫,出現一起沖砂卡井事故。
2.事故原因分析
(1)作業施工交接班不清。
夜間監督人員在監督完丈量管柱后,離開現場,作業工人交接班不嚴肅,按井身結構,沖砂時D73mm平至少需下228. 19m以上,實際只下了20根×189. 6m,造成沖砂施工中D89mm平式管下入了D127 mm套管內,D89mm平式管節箍外徑107mm,與127mm套管間隙小,再加上該井地層壓力低,地下虧空,造成井筒內沖起的砂上返速度慢,造成砂卡管柱。
(2)第二天沖砂前,技術員未詳細核實井下沖砂管柱結構。
(3)沖砂施工中技術員對拉力表和出口的變化觀察不細致,卡管后,沒有充分活動管柱解卡。
3.處理措施
上鉆桿、轉盤倒扣處理4次,倒出卡井管柱,重新沖砂完井,作業隊施工工期延長5天
4.案例提示
(1)針對側鉆、小套管井,作業監督應將下井的鉆具結構作為重點進行監督。
(2)作業監督應加強過程監督,嚴格執行施工班前交接制度。
(3)技術層面已經預見,反映現場管理上的松散和技術態度上的不認真。
(作者稿費要求:需要高清無水印文章的讀者3元每篇,請聯系客服,謝謝!在線客服:)